友谊县政府 >> 专题专栏 > >县域商业建设

友谊县推进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工作方案

发布日期: 2023-03-20 09:37:21  来源:政府办

为加快推进我县商业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按照《财政部办公厅 商务部办公厅 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关于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的通知》(财办建2022〕18号)要求,结合友谊实际,现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县域商业概况一是友谊县基本情况。友谊县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下辖4镇7乡,67个行政村, 境内有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及其下设的国营友谊农场, 幅员1696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48亿元,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和现代化农业示范窗口,被誉为东北的“米粮仓”。在这片黑土地上,自然资源蕴藏丰富,各类粮经作物优质高产、享誉全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加工及其配套产业已初具规模,是“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辖区内的友谊农场始终代表着全国现代化农业的最高水平,被农业部确定为中国现代化精准农业示范基地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场(县)”,年产粮豆达100万吨,素有“天下第一场”的美誉。友谊生态环境优良,城市环境优美雅静、绿色宜居,营商环境宽松优惠、服务高效,是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县”“中国历史文化旅游名县”“中国绿色名县”和省级“三优”文明城市,正在成为投资兴业、休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二是友谊县商业情况。商贸流通发展平稳,全县市场主体总户数6641余户,同期上涨4.6%,大型购物中心1家世嘉时代广场(正在建设中),大型超市7家(宝盛、和盛隆、润佳、家乐多、乐万家、庆华、百果园),拥有一条328米包括小吃、儿童休闲娱乐场、舞蹈学校、品牌服装、药店、育婴店、超市等综合型步行街一条;生态旅游发展提速,A级景区4家,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旅行社2家,设计开发精品线路7条。“十三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39.5万人,实现旅游收入5.38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88.11%。稻花香度假村、美兰庄生态园和金园开心农庄被评为“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稻花香度假村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星级示范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壮大,全县建成电商产业园1个,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点32个,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入驻电商创业中心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达14家,各类电商经营主体发展到100余家、人员达到1000余人,2021年电商创业中心实现销售额1600余万元交通运输环境便捷,全县行政区总里程467.84公里,其中:国道43.789公里、省道33.199公里、县道118.094公里、乡道157.888公里、专用公路8.607公里;商贸物流能力提升,拥有物流企业4家、分拣中心1家、快递企业10家,建制村邮政服务站37个,快递覆盖率100%。快递上行量突破95万件,同比增长5%,快递下行量突破350万件,同比增长6%,快递费用总收入达1400万元,同比增长7%。 

(二)前期工作进展。一是商业组织实施情况。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中心城区服务功能,培育文化休闲旅游、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等核心区域发展,注重中心的功能集聚和辐射。为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2019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友谊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1年成立了县域商业体系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为成功申报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召开了专题推进会议。二是商业建设情况。2021年我县新建总投资5900万元、占地5393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商养结合综合体项目,预计2022年年底投入运营。同时,积极与红星美凯龙集团、家乐购超市连锁有限公司进行洽谈,为盘活粟联商厦城市综合体项目打下良好基础;新建总投资598万元、占地4405平方米、建筑面积2710平方米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项目,预计2022年9月底竣工。两个项目的运营可以有效促进商贸服务业联片发展,并以构建“核心突出、功能集聚、联动联片、规模适宜” 为目标的发展格局。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和年度分解任务。围绕《商务部等17部门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提出的“三个全覆盖”和《县域商业建设指南》7项约束性指标,结合前期摸底情况,到2025年友谊县域商业总体目标,包括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2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2个、乡镇商贸中心4个、“快递进村”等设施服务的数量10个、覆盖率100%。

友谊县商业行动建设总体目标(2022-2025年)

序号

指标类型

项目内容

各年度示范县2021年底数

2022年示范县标数

2023年示范县标数

2024年示范县标数

2025年示范县标数

数量指标(下列为《指南》指标要求,各地可在此基础上参考设定)

主要功能

1

约束指标

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数量

1

1

升级1

1

1

≥1个

推动消费业态集聚,满足县域居民大件、高端消费

2

约束指标

县级物流配送中心数量

1

1

1

1

1

≥1个

满足乡镇居民使用消费和一般生活服务需求

3

约束指标

乡镇商贸中心数量、覆盖率

10

覆盖100%

升级改建1

合计10 覆盖100%

升级改建3

合计10 覆盖100%

升级改建3

合计10 覆盖100%

 

升级改建3

合计10 覆盖100%

具备条件的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

满足村民就近、便利消费

4

约束指标

村级便民商店数量、覆盖率

114

覆盖100%

升级改建57

合计114

覆盖100%

升级改建57

合计114

覆盖100%

114

覆盖100%

114

覆盖100%

具备条件的乡镇覆盖率达到100%

物流配送覆盖县城和主要乡镇村

5

约束指标

快递进村数量、覆盖率

37 全覆盖

升级20

全覆盖

 

升级17

全覆盖

37 全覆盖

37 全覆盖

基本实现乡乡(镇)有网点、村村有服务

建设和改造一批乡镇邮政、快递网点和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提供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寄递服务

6

约束指标

具备条件的乡镇、村物流快递实现统一分拣、配送比例(%)

20%

30%

30%

30%

30%

全县具备条件的乡镇、村30%以上的物流快递实现统一分拣、配送

主要快递企业等市场化合作,实现信息、配送等资源整合,开展共同配送。

7

约束指标

农村电商服务对具备条件的行政村覆盖率(%)

90%

95%

100%

100%

100%

农村电商服务对具备条件的行政村100%覆盖

1.对有条件的村网购商品能够配送,农产品上行能力与效率显著提升2.统筹邮政、供销、电商、益农信息等基层网点,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产品网销售服务体系

8

自选指标

农产品流通


新建1个农贸市场

1、低温处理率提高到30%

2.建设改造1个

3、改建1个农贸市场

1、低温处理率提高到30%

2.建设改造1个

3、改建1个农贸市场

1、低温处理率提高到30%

2.建设改造1个

3、改建1个农贸市场

1.产地低温处理率提高到30%

2.每县至少建设改造一个农产品集配中心

3.主要乡镇至少改造1个农贸市场或集市

1.在农产品集中的产地建立集初加工、冷藏保鲜仓储、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

2.进一步提升主要农产品市场公益性,增强保供稳价能力

9

自选指标

农村市场主体培育


转型升级1个龙头企业

1、转型升级1个龙头企业

2、培育改造1个农产品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

1、转型升级1个龙头企业

2、培育改造1个农产品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

1、转型升级1个龙头企业

2、培育改造1个农产品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

1.每县实现1个以上商贸流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

2.每县培育至少1个农产品产业化运营主体

1.主要商贸流通企业完成数字化、连锁化改造,初步建立供应链体系,引领县域商业发展2.通过运营主体引导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主体形成协同高效、利益共享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根据需求及时调整生产和供给,合理制定销售计划

10


乡镇集贸市场建设改造数量、占比


新建1个

改造2个

改造3个

改造3个

改造3个



11


县域商业网点专项规划







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叠加

12


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增速

5.48亿

同比增长6-7%

同比增长6-7%

同比增长6-7%

同比增长6-7%



13

建设类型


基本型







(二)县域商业建设类型和标准。参照《县域商业建设指南》,结合网点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十四五”时期要达到的县域商业建设类型为基本型。

三、重点工作

(一)补齐县域商业基础设施短板。以友谊镇为重点,力争到2025年升级改造完成友谊县谷禹农贸市场、友谊县兴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进一步完善冷藏、陈列、结算、食品加工等设施设备,扶持初具规模的优质、绿色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做大做强,以农副产品大市场建设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鼓励宝盛、乐万家、和盛隆、润佳等企业发展电商平台下沉农村,加强数字赋能,重点发展中盛集团旗下和盛隆超市连锁经营,拓展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打造乡镇商业集聚区。

(二)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递体系。发挥县城和乡镇物流枢纽作用,推进县经济开发区仓储物流园区建设,着力营造物流业良好发展环境,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力争到2025年建设完成友谊镇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红兴隆杂粮交易冷链物流中心建设和绕工业品下乡,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农村综合服务需求,整合邮政、电商企业、第三方物流和快递企业等仓储配送资源,合理规划和布局区域站点和仓储设施建设,形成县、乡(镇)、村屯三级农村电子商务配送机制,鼓励开展市场化合作,统筹和优化农村快递的路线、时间、站点等,突破农村“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颈。

(三)改善优化县域消费渠道。支持友谊县德旭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下沉供应链,布局一批县域前置仓、物流冷链仓储等设施,扩建友谊镇寒地绿色果蔬种植基地,提供直供直销、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库存管理等服务,让农民直购好产品、新产品。鼓励我县商贸流通企业组建联合采购平台,加大农村地区商品投放力度。预计2022年年底完成友谊县世嘉时代商业综合体项目,同时,积极争取红星美凯龙集团、家乐购超市连锁有限公司落户友谊县,进一步发展购物、餐饮、亲子、娱乐、农资等多种业态,承接市民下乡和农民进城消费。

(四)增强农村产品上行动能。引导商贸、电商、快递、物流企业围绕农产品上行,建设分拣、预冷、初加工、配送等商品化处理设施,加强标准和品牌应用,提高农村产品商品转化率。力争到2025年,在友谊集贤交界处,建设一个友谊西瓜、香瓜等果蔬批发交易大市场,在友谊镇建成一个农贸批发市场。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休闲农业,推进集农业、休闲、旅游及康养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五)提高生活服务供给质量。引导和鼓励建设田园综合体,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形成“生态+文化”“景区+乡村”“游购+养生”等旅游全域化、融合化发展模式。整合购物、订餐、家政、职介、租赁、同城配送等服务,力争2025年建设完成中苏友谊风情街、满族特色小吃街等项目。依托友谊镇寒地绿色果蔬基地打造绿色生态观光示范园,带动辐射周边乡(镇)发展家庭农场、绿色菜园、生态采摘,推动规模化种植,形成“农业+康养”产业集群,增强服务业推动生产、促进流通、扩大消费的功能。

四、资金安排及项目计划

(一)安排方式。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专款专用,通过贷款贴息、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

(二)项目计划。县商务、发改、乡村振兴、财政等相关部门按照《县域商业建设指南》对项目进行筛选、审核,围绕绩效指标选择支持对象,确保申报项目的建设方向、内容和支持对象符合本建设方案要求。

五、保障机制

(一)资金管理制度

1.支持方向。按照项目要求,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以下方向:(1)建设改造乡镇商贸中心;(2)提升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3)发展县域物流快递共同配送;(4)培育农村市场主体;(5)建设改造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设施;(6)编制县域商业网点规划。

2.资金使用。资金使用遵循“突出重点、科学论证、注重绩效”的原则,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主动向社会公开,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监督。县域商业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征地拆迁、支付罚款、捐款、赞助、投资、偿还债务以及财政补助单位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

3.资金监管。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补助额度须在承建企业与政府签定的项目建设协议中清晰明确,并落实到具体实施方案中。

4.帐目管理。项目承建企业收到补助资金资金后,应当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严格按照规定使用资金,按资金性质分别核算,自觉接受监督检查。

(二)项目管理制度

1.项目遴选。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公示项目建设内容及承办企业条件,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选拔相关项目承办企业。

2.组织实施。严格按照省级主管部门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项目资金管理规定和项目验收工作方案,承建企业项目建设方案须报县政府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3.资金拨付。由承建企业提出验收申请,项目主管部门按项目进度分阶段验收并作出验收结论,在县政府门户网站上公示无异议后,方可按相关规定和标准,将补助资金拨付项目承办企业,项目整体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全部补助资金。

4.项目验收。建立“企业目录+项目清单”机制,按照项目验收工作方案组织项目验收。

1)明确验收主体。项目主管部门负责项目验收工作方案制定,委托第三方机构成立项目验收小组,具体组织项目验收工作。

2)规范验收流程。项目验收小组按项目验收工作方案开展验收工作。在收到承办企业提交的验收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分期分批对申请验收的项目进行审核验收,并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验收结论,由第三方机构出具验收报告。

3)落实验收要求。验收应做到每个项目逐一实地验收、核对验收材料原件及相关数据。承办企业提交的验收材料及所有验收报告由项目主管部门存档备查。

4)做好整体验收。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基本完工并投入使用、中央财政资金拨付90%以上,由项目主管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项目验收,形成《友谊县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项目验收报告》,报省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主管部门。

5.资产管理。加强资产监督管理,明确资产权属和管护主体责任,对项目资金形成的资产按国有资产或企业资产有关规定进行台账编号登记,形成长效机制。

(三)日常监督机制

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建立日常指导监督机制,加强对承办企业履约能力的考核,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委托会计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加强绩效管理,重视项目建成后运营和服务效果。建立日常监督、检查、指导工作台账,督促所有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项目在显著位置标识“国家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字样。建立健全项目的建设改造档案,对项目的申报、评审、建设、验收、补贴等各环节档案材料进行整理和归档,做到资料详实、手续齐备、程序合规。

(四)信息公开机制

在县政府门户网站设立“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公开专栏,全面、及时、准确、集中公开公示项目实施方案、建设内容、资金安排与使用、决策过程、验收过程等信息,设立纪检、审计举报窗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县级项目主管部门与项目承办企业达成协议,凡接受财政补贴的项目承办单位,必须与商务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及时更新项目建设、资金拨付等情况,按要求提供项目相关信息数据,各级主管部门依法保护信息安全,未提供完整信息的项目不得验收。确定专人按照有关数据报送要求,负责数据信息收集、整理、公开、更新和系统报送工作。

 

 

 

附件1:友谊县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项目管理制度.docx

附件2:友谊县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制度.docx

附件3:友谊县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项目验收工作方案.docx